工匠文化研究中心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  学院首页 >> 工匠文化研究中心

工匠与歌手:一种文化

发布时间: 2019年12月12日 来源: 深圳特区报 作者: 齐向鹏 浏览量: 0

       纽伦堡是深圳的国际友城之一,近些年来,深圳与纽伦堡有着越来越多的科技、经济和文化交流,而在诸多文化交流活动中,我印象最深的是纽伦堡的“工匠歌手文化”。

  对于纽伦堡来说,最珍贵的“城市名片”是阿尔布雷特·丢勒。丢勒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,也是学识渊博的全才。他是纽伦堡工匠的儿子,他的故居依然在纽伦堡。丢勒故居名为“皮拉提之屋”,这是一栋建于15世纪的后哥特式建筑。这栋建筑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楼顶有一个木制八角小屋,靠近街角处也有一尊闪闪发亮的“杀龙者乔治”雕塑。这座小楼曾经属于一位兵器大师,从这座雕塑的铠甲也可看出,当年纽伦堡的军事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了。这座小楼而今成了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,他们大都不愿错过与楼前那只兔雕合影的机会。丟勒38岁那年买下这栋房产作居所,所幸二战炮火只是毁掉了右侧墙的一角,今日我们所见的这栋小楼依然是建造之初的模样。1835年,德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在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建成,由此掀开了德国工业化的篇章。纽伦堡是世界著名大企业集团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,也是欧洲的“玩具之都”。这是一座充满童话色彩的小城,有手工精美的旋转木马,有拿扫帚的女巫人偶,当然也有《胡桃夹子与老鼠王》。德国作家霍夫曼的这个童话故事就发生在圣诞夜的纽伦堡市政厅,这个故事后来被柴科夫斯基谱写成芭蕾舞剧《胡桃夹子》。市政厅仍是当年的那个市政厅,阳台仍是当年的那个阳台.

  纽伦堡有著名的齐柏林大操场,大操场的一侧是检阅台。1978年,美国歌手鲍勃·迪伦在这里举办了一场演唱会。能在这样一个意义特别的战争遗址上演唱反战歌曲,迪伦感觉很有意义。迪伦演唱的歌曲是《战争大师》。2016年,作为民谣大师的迪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,这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音乐人。当然,这是一个自己写歌自己演唱的音乐人,就像历史上的那些游吟诗人,就像当年的那些“纽伦堡的名歌手”,他们首先是诗人,然后才是歌手。

  喧嚣和癫狂属于过去,纽伦堡人早已复归平静而惬意的生活,一种“艺术的生活”。这种生活方式也是来自历史和传统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与“工匠精神”有关,而这种“工匠精神”也包含着某种艺术品质。在纽伦堡的历史上,曾经有过工匠与诗人合一的传统,这便是“纽伦堡的名歌手”。14至16世纪期间,纽伦堡的工匠行会拥有自己的诗歌社,他们经常举行赛歌会,参赛者演唱自己创作的词曲,获胜者可得到“名歌手”的称号。这些名歌手一般长期居住在城市,且有师徒传承的形式。工匠若要升为老大,除了必须通过技术的考验外,也有歌唱能力的考试。他们晋升的顺序是由级别最低的“见习生”开始,然后是“徒弟”、“诗人”,最后才是“师傅”。担任老大的“名歌手”们认为自己的歌曲是在学会文法、修辞、逻辑、算术、几何、音乐和天文这七种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,只有具备这种高度教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行业的老大。

  德国文艺复兴始于16世纪,而纽伦堡是德国文艺复兴早期的中心。纽伦堡文化发展至此达到高峰,纽伦堡手工业工匠中出现了汉斯·萨克斯这样的“名歌手”。萨克斯是一位鞋匠,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马丁·路德宗教改革时期。那时的纽伦堡市民乐观、热情和自信,他们敢于大胆地表达人性尊严的诉求。19世纪中叶,德国音乐巨匠理查德·瓦格纳以萨克斯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三幕歌剧《纽伦堡的名歌手》,与瓦格纳的诸多歌剧作品不同,这部歌剧不是神话题材,作品呈现的是市井生活的人物和场景,全剧音乐结构宏大而又清新活泼,最后以在对德国文化精神的赞美中结束。这是瓦格纳歌剧中唯一题献给城市的作品,而纽伦堡近旁的拜罗伊特小城就是瓦格纳的故里。

  纽伦堡主火车站对面有个“国王门”,这是纽伦堡多个城门中的一个,国王门一侧有个“工匠广场”,这便是当年工匠们的聚集地,也是今日众多新老手工艺品汇聚地,游客们在这里仍可看到手工艺人在工作。18世纪后,纽伦堡手工艺行业繁盛不再,纽伦堡的“名歌手”风尚亦渐散失,然而手工艺匠人在民间的地位一直很高。今日纽伦堡的很多街巷名称并不是人们熟知的名人,而是曾深远影响过当地人生活的匠人。

  有人将瓦格纳的这部歌剧译为《纽伦堡的工匠歌手》,这是一种更为确切的译法。“工匠歌手”,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,这是纽伦堡的一份历史荣光。纽伦堡人尊重历史,尊重传统,他们珍惜这种传统,因为这是一种文化精神,这种文化精神足以塑造一种特殊的城市气质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,使纽伦堡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“艺术的生活”,一种健康而有品位的“群众文化”。


皇冠体育官网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│ ©2019-2020 │ 蜀ICP备12003857号-4

Baidu
sogou